生涯规划 | 生涯启航系列微课——⑰ 专业早知道,职业规划好 | 高中学科与专业职业
已观看人次:20803
来源:长江工程职院
第十七讲:专业早知道,职业规划好 ——高中学科与专业职业 主讲人:雷蓓蕾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高中选科时应该怎么进行学科组合?不同学科组合与专业之间有什么关系?专业与职业又有什么关系呢?如果你也需要做这样的选择,如果你也感到迷茫,一起来听—— 看全文 ↓↓↓ 大家好,欢迎来到生涯启航系列微课,我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老师雷蓓蕾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高中学科与专业职业。我们从高中选科、学科与专业、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。 首先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:小蔡的苦恼。 小蔡是一所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,期中考试后,因为生物成绩不理想陷入深深的苦恼。上学期结束时,他选择了物化生组合。因为父母说这个组合覆盖的大学专业最多,自己要好的几个同学也都选这个组合。可是,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,他对生物学科产生莫名的恐惧,花了课余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,却屡屡考出三四十分的成绩,这次期中考试,又因为生物39分,直接把总分拉到年级500名开外,他该怎么办? 让我们一起回到高一选科的时间节点。首先,需要知道我们湖北省已经实行了六年的新高考选科方案:“3+1+2”模式。 “3+1+2”模式指的是什么呢?“3”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科目语数外3门。“1”是指从物理、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。“2”是指在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4门中再选择2门,一共六门参加高考。前4科以原始分数计入总成绩,后两科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考生总成绩,总分为750分。 “3+1+2”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两大区别。一是目标导向不同。新模式体现了物理、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,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,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、多样化发展。二是选择科目的组合不同。新模式理论上有12种选科组合,物理方向和历史方向各有六种组合,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。 高一上学期结束,就面临着选科的重大抉择。你喜欢哪些学科?你适合学哪些学科?你选择哪个组合?选择这个组合将来可以干什么?像小蔡这样的,中途发现不合适还有没有可能调整?道路千万条,选择第一条。在新高考时代,做好学科组合的选择,可能比单纯地埋头苦学更重要。 12种选科组合对应大学可选的专业百分比,各个组合的优劣利弊,我们以表格形式做个呈现,供大家参考。 分享几个观点: 1、几乎所有的理工农医专业都设定了理化捆绑选择的要求,传统老理综“理化生”组合是理工类专业的首选,也是理科学霸聚集地,竞争会非常激烈。 2、历史组是文科思维强、擅长记背的同学能发挥优势的组合。如果能确定自己以后从事人文社科类职业,选它没问题。 3、物理六种组合中,适当搭配自己擅长的一门文科,比如理化地或理化政,可能会因避开理化生组合中的学霸群而在等级赋分上占据优势。 4、《选科指引》中未提专业要求的专业有307个,占所有专业数的41.5%,多为经济学、教育学、管理学等专业类。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”,不管我们选哪种组合,在这三百多个专业里,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个,也是可以的! 当然,总体上我们的选科建议是:依据个人的兴趣志向、学科能力、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三个方面,选我所爱,选我所长,选我职业方向。 因为唯有热爱,才可抵挡岁月的漫长。唯有擅长,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。结合未来的职业方向,匹配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,才能到达心仪的职业行业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 关于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问题,成功的选科决定,必然是规划了职业方向和专业倾向的。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始终是不断变化的,不过主体的类别变化不大。截至去年,全国3000余所高校,一共有14个专业门类,93个专业大类、792种专业。 14个专业门类,是偏理科的理、工、农、医四类,偏文科的文、史、哲、艺术四类,文理兼修的经、管、法、教育四类,两个特殊门类军事类和交叉学科。 14个专业门类对应的93个专业大类,我做了个表格,大家可了解一下。比如当下很多高中生喜欢的,社会热门的计算机类、电子信息类专业,它们属于工学门类。 关于高中优势学科与对应的大学专业,我也做了个表格,供大家参考。比如:优势在语文和外语,大学专业可选择语言文学类及以语言为基础的其它专业。优势在数学,可以选择理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医学等很多专业。优势在地理的话,可以选择测绘类、大气科学类、海洋科学类、地球物理学类专业。 关于职业的分类,我们国家在1999年、2015年、2022年三次修订过《职业分类大典》,收录的职业分类越来越细、有增有减,八种职业大类基本没变。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,职业分类不断变化。比如,驾驶员在过去是个职业,但现在驾驶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。现在,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取代医生、律师的部分工作任务了。现在诞生的很多职业,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。 去年新修订的《职业分类大典》中新的职业,有农业数字化技术员、机器人工程技术员、民宿管家、研学旅行指导师等。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健康养护等领域成为新兴职业诞生的摇篮。据说今年的新职业有人工智能工程师、视频博主、菜品体验官等。 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一般有三种:一种是单一线性关系,所学的专业直接对应未来所从事的职业,比如:临床医学专业,未来的职业就是医生;学航空航天专业,对应的职业是工程师。二是发散型关系,一个大学专业,可以对应多种职业,比如管理学专业,可从事的职业有营销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;三是聚焦型关系,指多个专业都可对应一个职业,比如法学、经济学专业。 不过,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是综合化、复合型,自由职业、零工经济、灵活工作模式等。随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,未来的职业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《共产党宣言》里构想的社会:我们每个人清晨是渔夫,上午做农民,下午做工人,晚上做哲学家,人人得以全面发展。所以,我们要全面发展,终身学习,争做复合型人才,在广阔的职业舞台创造最大的可能性。 当前,我们高中生增加专业与职业体验的方式很多,通过网络资料、视频资料、书籍杂志、专业论文等查阅了解;通过职场人物访谈增长见识;通过实地参观、跟岗体验、暑期实习、兴趣社团等实践活动;通过生涯研学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,多方学习了解,获得关于专业职业的知识,提升生涯决策力。 总之,00后的同学们,现阶段需要思考的,是把个人的学科兴趣发展成人生志趣,把喜欢做的事情发展成正在做和未来要做的事情,收获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感,创造个人的价值,为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,这也正是我们人生中的最高级的快乐! 最后,送大家一句话:选我所爱,爱我所选,生涯因规划而精彩!
暂无简介
意见收集
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~